我院产品方向教师走访企业进行调研

发布时间:2018-06-14作者:设置


201846日至66日期间,上海建桥艺术设计学院文创产品设计专业方向的叶明伟老师,高一方老师,周丽雯老师,吴瑛利老师于上海多家设计公司展开大调研活动。其中有上海木马工业产品设计公司、上海洛可可整合设计公司、远望谷上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上海憬晟乐念创意有限公司、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杭融设计图书馆、浙江亦芃广告有限公司、PINWU设计有限公司、新绎七修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广东顺德琥珀工业设计有限公司、绍兴育秀贸易有限公司。

在调研中,我们就社会对用人及专业的需求量、文创产品设计专业方向人才能力的企业诉求,校内外实践场地建设,校企合作及协同育人项目,设计专业毕业生在实际岗位中突出的问题以及建议学校开设哪些相关课程等方面做了详细调研。设计公司的负责人也纷纷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意见。其中,杭州融设计图书馆的王馆长指出,当今校园的学生大部分只会画图,动手能力弱,对材料的敏感度差。学生的沟通能力,职业感以及与手艺人的合作能力普遍欠缺。希望学校能够加强培养学生的实践与沟通能力,积极参与实践活动,拥有独立工作能力,动手能力,沟通应变能力。关于对文创产品设计专业的需求和社会s价值,王馆长指出,文创产品由于涉及的范围较广,因此建议课程范围可以缩小,强化针对性,偏向于应用和实验,可针对产品衍生品设计。在关于建设学校开设相关课程发面,王馆长认为学校可以提供一定的传统手工艺材料,让学生能够通过材料的本身去表达想法。可以与企业合作,由企业提供教学器材,学校开设材料研究的课程,学生选择一样素材深入研究,发掘其可塑性,全面掌握材料的性能,并挖掘材料与人与生活的联系。




























 

上海木马工业产品设计公司的顾总监也为建桥艺术设计学院产品设计系的未来发展提出了如下建议:

1.学校是能够改变人的地方,教师应该对症下药。学习重点可以从工作室开始。

2.不能够改变的人,改变其人品和概念,灌输他们事业概念。让学生有职业发展的规划,和工作意识。

3. 将学生带入公司,开阔视野。上海是世界的中心,有源源不断的机遇,让学生接受新鲜事物与咨询,美学的标杆在不断变化,学会与时俱进。

 针对我院在产品设计专业申请方面,顾总监表示文创产品设计需要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与理念,了解市场需求。学习与实践应该相互结合。课程需教会学生用恰当的方法做事和主动思考问题的习惯。学生应该了解当地市场需求,学会输出。增加企业与学校合作的文创项目,与企业签订年度长期订单并开展产学合作。引导学生,作为设计师要有想象力,敢做敢想。








 





此外,上海洛可可整合设计公司也与我们进行了深入的研讨与交流,其中洛可可公司的李总监为建桥艺术设计学院文创产品设计专业方向的设置非常认同,认为在国家花大力气发展文创产业的大背景下顺势而为是很重要的,目前,大部分公司的文创设计师基本都是转行加入文创团队的,但企业却很急需专人才,调研后该企业的连总表示了对该专业方向的支持,并表示愿意对校企合作意向的配合和支持。以下是该企业所提出的建议:

1.学校可以多与政府交流,增加校企合作。

2. 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合作。大学生的实践成熟度仍然欠缺,因此可以先从实习或者宣讲会开始,层层递进。同时兼顾考核指标。

3. 多组织学生参与实践和竞赛。多数企业对学生的认可程度,源于学生实践性经验的缺乏。很多学生设计的产品成本高,没有商业价值,需要注重生产产品各环节关联性意识的培养。

 最后,洛可可公司的李总监还表示,文创的范围很广泛,需要锁定方向性,希望学生在设计思路和设计实践上都能够有所突破。学生理应拓展设计思维,掌握设计方法,建桥艺术设计学院注重的是应用型,非理论型人才。因而学生的设计思路,设计方法,落实方案,学习能力就更为重要。洛可可设计公司对于与建桥艺术设计学院项目跟踪整合,表示十分支持。一方面建桥艺术设计学院具备地理优势,能够与周边的产业联合,能够与临港政府合作,起到扶持作用。另一方面与上海木马设计公司的调研及合作也将成为一个学生学习的路径,一个很好的实践平台。洛可可设计公司能为建桥学院提供企业实习机会,实现双赢。











 

  还有不少企业也为此次调研提供了弥足珍贵的意见,比如,新绎七修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指出学习能力越来越影响毕业生的成长和进步速度,要求人才必须综合考虑能力培养,高文化素质的人才学习能力往往更强。浙江亦芃广告有限公司认为现代设计教育要有所突破,必须打破三组高墙。第一组是年级之间的高墙,第二组是学科之间的高墙,第三组是社会之间的高墙。希望学院可以加强产学合作,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

 通过此次调研,加深了艺术设计学院文创产品设计专业方向与社会和企业之间的联系,为未来产学合作埋下伏笔,加深了校企之间的联系,发现了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并及时作出了调整,也因此设计了相对应的课程,无论是对老师还是对学生而言都是宝贵的经验,获益匪浅。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