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上午9时,二教208教室座无虚席,澳门科技大学张曦之教授受邀为上海建桥学院环境设计系师生带来题为“从城市文化到文创设计”的专题讲座。环境设计系教师代表与百余名学生齐聚现场,共同探寻城市文化与文创设计的深度联结。
讲座伊始,张曦之老师以“什么是城市文化”为切入点,提出“城市文化是城市的精神 DNA”这一核心观点。她指出,城市文化不是简单的“老物件+旧照片”,而是“人、事、物、情”的总和——好的文创设计,需要挖掘那些“让本地人骄傲、让外地人好奇”的独特性。接着张老师分享了为什么需要城市文创?城市文创是文化传承与商业价值的双赢,阐明了城市文创的意义,打破“文创=旅游纪念品”的刻板印象。最后又讲了如何从城市文化到文创设计的法论与实践路径。通过成都“熊猫邮局”;3D打印复刻苗银纹样制作轻量化首饰;苏州将“园林花窗”图案做成镂空书签;三星堆推出“面具冰淇淋等案例,生动阐释了城市文化到文创设计的方法论与实践路径。这种通俗而深刻的解读,让在场师生对城市文化的认知从抽象概念转向具体感知。
在成果分享环节,张曦之老师重点展示了学生结合澳门城市文化的产品设计作品,展现了学子们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的创作实力。其中,张老师强调不照搬原物,而是提炼“最具辨识度的局部”,如文创系类杯“妈阁庙”“大三巴”等细节,而非复制整个建筑。融合现代需求:结合当代生活方式,如将澳门城市中碎石子路的元素,卢家大屋的窗花,设计成为首饰佩戴。情感共鸣:通过设计传递“情绪价值”,如澳门“传统的杏仁饼设计成茶具,用美食唤起澳门人的童年记忆,这些作品既保留了城市文化的精神内核,又满足了当代审美与使用需求。
讲座尾声,张老师结合自身研究经历,系统解析了“基于本土文化的文创产品设计开发路径研究”的学术研究方法。她介绍,自己的论文研究综合运用了语义差异法(SD)方法:基于设计师与19座建筑之间的情感联系,对时间维度进行了频率测试。
上午 11 时,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落幕。环境设计系温教授表示:“张曦之老师的分享搭建了理论与实践的桥梁,为我们的教学与科研提供了新思路。”2023 级学生王同学则说道:“原来城市里的一砖一瓦都是设计灵感,今后会更注重从本土文化中寻找创作源泉。” 此次讲座不仅深化了师生对城市文化文创设计的理解,更为学科人才培养注入了新的活力。



